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吉林省公安厅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试行)
(2018年8月22日 吉高法〔2018〕103号)
为依法惩治“套路贷”犯罪活动,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结合全省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套路贷”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套路贷”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利用被害人急需资金,通过“虚增债务”“签订虚假借款协议”“制造资金走帐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帐”“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采用欺骗、胁迫、滋扰、纠缠、非法拘禁、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
“套路贷”犯罪的特征:
(一)“套路贷”犯罪通常具有民间借贷的表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委托合同等,司法机关易当成民间借贷纠纷处理。但该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以“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服务费”“行业规矩”等各种名义骗取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等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各类合同,甚至利用被害人急于借款的心里,欺骗被害人直接签署空白合同,使被害人处于法律上完全不利的境地。
(二)签订合同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虚高的合同借款金额向被害人账户全额转账,形成银行流水与合同一致的证据,再要求被害人立即取现,以现金方式支付所谓的手续费、介绍费、中介费等,或以其他名义诱骗被害人将虚高部分取出交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诱导被害人签订具有单方违约陷阱的合同,或通过不接电话、不回信息及系统故障等方式导致被害人在约定期限内客观上无法还款,进而以被害人违约为名要求偿还高额违约金、滞纳金、手续费等。
(四)在被害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介绍第三方帮助被害人“转单平账”的方式,由第三方与被害人重新签订虚高借款合同,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致使被害人短时间内债务快速增长。
(五)当被害人的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向被害人施加压力以获得财物,或者以被害人签订的违背意思表示的各种合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民事判决的形式实现侵占被害人合法财产的目的,并以民事纠纷为名规避打击。暴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所谓的“谈判”“协商”“调解”以及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使被害人产生心理恐惧或形成心里强制等“软暴力”手段。
二、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的总体要求
“套路贷”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严重妨害司法公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对“套路贷”犯罪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打击,坚持依法从重惩处,坚持最大限度追赃挽损,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坚决有效遏制“套路贷”犯罪活动,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受案、立案和开展侦查工作,对符合移诉条件的一律移送起诉;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审查,从严掌握不捕和不起诉适用条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及时依法提起公诉;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要加大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材料的,依法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同时,对审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被告人,要坚持依法从重惩处,从严掌握缓刑适用条件,注重利用财产刑及涉案财物处置打击“套路贷”犯罪的经济基础。
三、关于“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定性
(一)对“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定性,要结合案件的本质特征从整体把握,“套路贷”犯罪的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部分犯罪主体带有黑恶势力性质,一般情况下应当以侵财犯罪定罪处罚。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服务费”“行业规矩”等各种名义骗取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借款合同、房产抵押合同等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各类合同或者与被害人进行相关口头约定,制造资金给付凭证或证据,制造各种借口单方面认定被害人“违约”并要求“偿还”虚高借款,在被害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进而通过讨债或者利用其制造的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各种手段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施压,以实现侵占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合法财产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应当以侵犯财产类犯罪定罪处罚。对实施上述“套路贷”行为的,可参照以下情形加以认定: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套路贷”犯罪时,未采用明显暴力或者威胁手段,被害人依约定交付财产的,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从整体上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被害人财产的诈骗行为,一般可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套路贷”犯罪时,既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手段,又采用了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手段,同时构成诈骗、抢劫、敲诈勒索、非法拘禁、虚假诉讼等多种犯罪的,依据刑法的规定数罪并罚或者按照处罚较重的定罪处罚。暴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所谓的“谈判”“协商”“调解”以及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使被害人产生心理恐惧或心理强制等“软暴力”手段。
(三)在“套路贷”犯罪案件中,相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明知真实借贷情况,帮助实施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或者滋扰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正常生活行为,或者帮助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符合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寻衅滋事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的,对该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相关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四、关于“套路贷”刑事案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一)多人共同实施“套路贷”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对其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其所参与的犯罪环节中起主要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主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从犯。有证据证明三人以上组成较为严密和固定的犯罪组织,有预谋、有计划地实施“套路贷”犯罪,已经形成犯罪集团的,应当认定为犯罪集团,对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二)明知他人实施“套路贷”犯罪的,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1.协助制造现金支付、银行走账记录、第三方支付记录等虚假给付事实;
2.协助办理司法公证的;
3.提供资金、场所、交通等帮助的;
4.协助以虚假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
5.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6.为规避打击帮助犯罪嫌疑人出谋划策的;
7.帮助、掩饰、隐瞒转移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套现、取现的;
8.中介人员长期参与“套路贷”犯罪活动的;
9.其他符合共同犯罪的情形。
上述规定的“明知他人实施‘套路贷’犯罪”,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和手段、与他人关系、获利情况、是否因“套路贷”犯罪受过处罚、是否故意规避调查等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定。
五、犯罪数额认定和涉案财物处理
(一)在“套路贷”犯罪数额的认定上,要把握“套路贷”行为的犯罪本质,将其与民间借贷区别开来,从整体上对其予以否定性评价。除了被害人实际收到的本金外,虚高的本金、双方约定的利息以及被告人在借贷过程中以“违约金”“保证金”“中介费”“服务费”等名义扣除或收取的额外费用均应作为犯罪数额予以认定。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将违法所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1.对方明知是违法所得财物而收取的;
2.对方无偿取得违法所得财物的;
3.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违法所得财物的;
4.对方取得违法所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他人善意取得“套路贷”违法所得财物的,不予追缴。
(三)司法机关应当对扣押在案的资金的权属及与犯罪行为的关联予以查实,在案件进入后续诉讼程序前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相应判决。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