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人员常见职务犯罪
文章导读 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人员常见职务犯罪 近年来,银行系统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情况,呈逐...
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人员常见职务犯罪
近年来,银行系统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情况,呈逐步上升趋势。最近在媒体报道中多地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被查的消息很多。哪么,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人员会涉及什么样的职务犯罪呢?北京职务犯罪辩护律师网辩护律师在此做出简要分析。
1、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2、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人员的身份
根据了解,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人员身份,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公务员,一种是国有企业员工。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他们在一般情况下负有履行公务的工作人员。根据《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监察对象范围规定:
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根据以上规定,由此可见,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人员的身份属于公职人员范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区别,一类是所在单位管理人员,一类是具体岗位上的员工。
3、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常见犯罪罪名
2021年《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21)》(以下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国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排名靠前的罪名主要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等。
白皮书依托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的裁判文书,对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形成。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计424件,较2020年同比下降20.00%。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占比最高
2021年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所涉及的罪名较为集中,全国2021年度刑事裁判中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发罪名前八名的占比高达84.20%,占比最高的前两种犯罪类型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诈骗罪。
全国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排名靠前的罪名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23件,29.01%)、诈骗罪(89件,20.99%)、违法发放贷款罪(52件,12.26%)、职务侵占罪(28件,6.60%)、受贿罪(20件,4.72%)、挪用资金罪(19件,4.48%)、保险诈骗罪(13件,3.07%)、集资诈骗罪(13件,3.07%)。
从犯罪案件涉及金融机构类型分布来看,银行类涉诉案件占比50.51%,其他涉诉案件占比17.68%,保险类涉诉案件占比15.66%,基金类涉诉案件占比14.90%,证券类涉诉案件占比1.01%,信托类涉诉案件占比0.25%。
从银行类、基金类、保险类、证券类、信托类等五领域案件平均涉案金额看,基金类最高为9073.88万元,信托类最低为74.90万元。
4、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管理人员常见职务犯罪罪名
1、受贿罪
2、违法发放贷款罪
3、挪用资金罪
4、贪污罪
5、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一般人员常见职务犯罪罪名
2、诈骗罪
3、职务侵占罪
6、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以上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从业人员常见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就是利用本身在工作中形成的职务便利,为自己和他人某取了非法利益。
以上是北京职务犯罪辩护律师整理的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人员常见职务犯罪相关常识,如有疑问或律师咨询,请联系和关注我们的北京刑事律师。
相关栏目: